物流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1)物流學的產生以系統觀點來研究物流活動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軍方后勤部門的科學研究結果開始的。眾所周知,軍需品的供應不足將影響戰爭的順利進行,而軍需品的過量儲存又將造成浪費。由于當時前方戰線變動很快,如何組織軍需品的供給,即軍需品的供應基地、中間基地、前線供應點合理配置,各級供應基地合理庫存量的確定,由后方向各級供應基地運輸的路線和運輸工具(飛機、輪船)的合理使用,便形成了綜合性的研究課題。為了合理解決上述問題,美國軍事部門采用運籌學的方法與當時剛剛問世的電子計算機技術進行科學規劃,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是物流科學的萌芽階段。.
在20世紀50年代,由于工業生產的發展,產品數量急劇上升,生產成本相對下降,從而刺激了消費,使得市場繁榮、商品豐富,在流通領域出現了超級市場、商業街等大規模的物資集散場所。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問題是流通成本相對于生產成本而言有上升的趨勢,也就是說流通費用在商品總銷售價格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影響了商品的競爭力。因而人們不得不對各種物流活動的規律進行認真地研究,試圖找出降低流通費用的途徑。由于著眼點是流通費用的整體而不是其局部,這就必須確定考察對象的范圍,并且對其結構做出分析。流通費用是在運輸、保管、裝卸搬運等物流活動中產生的,這些活動具有共同的目的,即是為了實現物資的空間效益或時間效益。它們各>環節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屬于同一個物流大系統,在理論上可以用時間維和空間維的物態變化來揭示這個系統的本質,這樣就結束了各種活動處于孤立、分散、從屬地位的歷史,使得原來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處于潛隱狀態的物流系統顯現出來,并且以此為中心開展研究活動,形成了現代物流科學,并且逐步完善。
(2)物流學的發展過程
1)以“P.D”命名物流科學的時代(P.D是PhysicalDistribution的簡稱)。物流的概念是在發展中形成的。物流科學是在世界經濟進人大量生產、大量銷售時期后,為了解決流通成本上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軍事后勤保障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新學科成立的標志是提出了物流系統概念,界定了物流系統范圍。
由于新學科是在流通領域面世的,當時就以概念相近的P_D(PhysicalDistribution)為新學科的名稱。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NCPDM)1960年對P.D的定義是:“P.D是把完
成品從生產線的終點有效地移動到消費者手里的廣范圍的活動,有時也包括從原材料的供給源到生產線的始點的移動。”這個定義清晰的表明,現在所說的生產物流是不包含在當時所定義的物流系統之內的。
20世紀60年代P.D的概念引進日本并被譯為“物流”,我國在1980年前后從日本引進了“物流”概念并翻譯了一些物流著作。日文漢字“物流”非常符合中國漢語的直觀性描述習慣,被直接引用為中國詞語。因此,中國前期物流著作和文獻中的“物流”都是按P.D的概念來闡述的。
需要指出的是,P.D作為物流科學的代名詞之前,該詞語已經存在并且有自己的含義。1935年,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P.D(分銷或實物分配)的定義為:“P.D是銷售活動中所伴隨的物質資料從產地到消費地的種種經濟活動,包括服務過程。”這里沒有將物流看成獨立系統的跡象,也沒有明確敘述物流的基本概念。因此,物流科學產生之前的“P.D”一詞不能與物流科學產生歷史混為一談。
2)以“Logistics”命名物流科學的時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物流科學逐步發展,企業通過物流系統改善和注重物流管理,增強了企業競爭力,還發現物流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必須作為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系統合理化研究與實施的范圍不應該只限于流通領域,必須擴展到供應、生產和流通的全過程,才能取得更大的戰略效果。
此外,由于經濟發展到個性化消費時代1產品趨向于小批量、多品種,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物流系統優化目標既要考慮降低成本,也要考慮提高服務水平,而且后者的重要性有增大的趨勢。
因此,用流通領域的詞匯“P.D”來表述物流無論是范圍和內容都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Logistics逐漸取代P.D成為物流科學的代名詞。
Logistics取代RD,成為物流科學的代名詞,這是物流科學走向成熟的標志。
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對Logistics的定義是.:“Logistics是對貨物及相關信息從起源地到消費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以滿足顧客要求的過程。該過程包括進向、去向、內部和外部的移動以及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物料回收。”
在中國物流界,開始也有人將Logistics譯為“后勤”或“后勤學”以和物流(P.D)區別。1989年第八屆國際Logistics大會在北京舉行時,經專家討論,會議名稱定為“第八屆國際物流大會”。此后,物流對應的英文詞是Logistics,已普遍為物流界所接受。2006年,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6)又明確地規定“物流”的對應英文詞是
Logistics。
3)供應鏈管理時代。互聯網技術為供應鏈管理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物流和資金流、信息流是供應鏈的組成部分,在供應鏈整合中,物流部分經常起著主導作用。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物流(Logistics)的作用在新經濟環境中還應該繼續發展擴大,要把物流與供應鏈聯系在一起,使物流研究范圍的外延和內涵都發生一個飛躍。物流系統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其覆蓋面不僅貫穿一個企業的供應、生產和銷售全過程,而且要覆蓋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之間。
為了反映物流內涵的新變化,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議會又一次修改了logistics定義:“Logistics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對商品、服務及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動及儲存進行的計劃、實施與控制過程。”
以上關于“物流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